植物肉VS傳統素肉差異?素食者增肌「食」尚新潮流是它

隨著蔬食風潮興起,市面相繼推出「植物奶」、「植物肉」等深獲消費者青睞的食品,然而「植物肉」又是什麼產品?是人造肉嗎?與傳統素肉的差別、製作過程環保嗎?又含有多少營養價值?這篇文章帶大家快速了解。
Podcast <教練好羕的>

環保意識抬頭  植物肉成新選擇

肉類雖然好吃,但對於健康負擔可不小,隨著大家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,帶起一波蔬食風潮,使得「植物奶」、「植物肉」等食品深獲消費者青睞,可在各大速食店、咖啡餐飲店家覓得其蹤跡,甚至由「植物肉」製成的蔬食漢堡大受歡迎,台灣也有許多國際連鎖速食店、本土品牌平價咖啡店、知名鍋貼水餃店都有販售植物肉相關產品,也受到特定族群的喜愛。     

蔬食風潮盛行不只有益健康,再加上全球環保意識抬頭,畜牧業被點名排放大量溫室氣體,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,加上動物福祉權利受到重視,為了讓環境得以永續發展,乘著浪潮興起的人造肉,也逐漸成為世代新的選擇,也有人稱作「植物肉」、「未來肉」。

什麼是植物肉? 植物肉的優缺點一次看

無論是「植物肉」、「未來肉」都屬於「植物基肉」(Plant-based meat),運用植物蛋白質製作出來的肉品,絕大部分取自豌豆、糙米、小麥、大豆等植物,萃取蛋白質原料後透過加熱、擠壓等步驟,讓原料產生雷同肉類的質地,再添加馬鈴薯澱粉模擬動物肉的口感,最後加入香料和調味劑,讓「植物肉」的氣味更接近真實的肉品,部分還會加入甜菜汁,讓成品在烹煮時能有仿真肉汁。

替代真正的肉品「植物肉」,提供了一個新的飲食選項,據悉,美國市場調查機構2024年的統計,2022年植物肉在美國的市場價值為67億美元,估計2024至2033年的市場需求將增加18.5個百分點,2032年時市場價值將達351億美元。

植物肉VS傳統素肉  一種原料兩種肉

在植物肉還未出世前,台灣茹素者不在少數,市面上很容易購得素肉,大街小巷也隨處可見素食餐廳。傳統素肉以大豆蛋白、小麥蛋白、玉米蛋白等豆粕製成,經過萃取、乾燥、分離濃縮,會再加入各種香料提味,由於並未追求仿真肉,很容易與真肉品作出區隔性。

而植物肉原料和素肉相同,其蛋白質來源都是植物性蛋白,包括豌豆、大豆、綠豆、馬鈴薯、米、小麥等,不過使用油脂非黃豆油,而是添加則為芥花油、椰子油、可可脂或向日葵卵磷脂等,其他還有膳食纖維、鋅、強化鐵質、維生素C等,營養素,部分營養素的含量可能還超過真肉,似乎更符合注重健康飲食的現代人。

結語: 植物肉真這麼好?植物肉壞處?

不過當然「植物肉」也不全然都只有優點,植物肉比真肉含有更多鈉,有些產品甚至達六倍之多,有的植物肉為了更像真肉會加糖、人工色素或鹿角菜膠等添加物,人體攝取過量不利於健康,因而不建議大量食用。
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