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自己是什麼意思?5 個練習找回真實的自己,不再為他人而活!

我們常聽人說:「你要學會做自己。」但,什麼才是真正的「我」?為什麼做自己這麼難?是不是做自己就代表不顧別人的感受,甚至會被討厭?這篇文章,想陪你了解什麼是做自己,並提供 5 個實際練習,幫你一步步找回那個最真實的自己。

lightning女力心聲 GRL PWR TALKS

做自己意思是什麼?

「做自己」不是任性,也不是拒絕成長,而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、需求與界限。這意味著:

  • 願意聆聽內在聲音,而不是只活在別人的期待中
  • 不再為了取悅他人而委屈自己
  • 在不違背他人的前提下,忠於自己的價值觀與選擇
做自己的意思

為什麼我們常常無法做自己?

1. 從小的馴化教育

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聽話、要乖巧,於是學會了「先看別人臉色」,逐漸壓抑了自己的感受與想法。

比如說:

小時候,當你表達不滿時,大人說:「別再哭了,這麼小的事值得難過嗎?」你學會把情緒收起來,因為「乖」才會被稱讚。長大後,面對不合理的要求,也會選擇沉默,害怕誠實說出「我不想」會被當作壞人。

2. 社會角色期待

當學生、員工、伴侶或家人時,我們被賦予許多角色義務,一不小心就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
比如說:

身為媽媽的小茹,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拉扯,明明想留點時間給自己運動或讀書,卻總覺得這樣「不夠負責任」。她被角色綁住,漸漸忘了自己除了「母親」之外,也是一個有夢想、有渴望的個體

3. 害怕被討厭與拒絕

做自己意味著表達不同意見、說出界限,這會讓我們擔心:「如果我這樣,他們還會喜歡我嗎?」

比如說:

朋友臨時約你出門,你其實只想在家休息,但還是勉強答應,怕對方覺得你冷淡。久而久之,內心的不甘累積成壓力,讓你越來越不快樂。你並非不想誠實,只是害怕失去關係。

4. 自我價值感低落

當我們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就更容易為了被接納而「演出一個版本」,取代真實自我。

比如說:

設計師品君在工作上總是過度加班,只為了得到上司一句「你很努力」。他以為成就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,但當讚美消失時,內在立刻陷入焦慮與否定。這樣的模式讓人永遠無法安心做自己,因為「真實的我」似乎永遠不夠好。

為什麼無法做自己?

如何開始做自己?5 個具體練習

當我們說「做自己」,其實不是一種固定狀態,而是一連串持續的選擇與練習。以下是更詳細說明的 5 個具體練習,幫助你從日常出發,一步步走回真實的自己:

1. 辨識情緒,承認真實的感受

怎麼做?

每天花 3~5 分鐘,靜下來問自己兩個問題:

  • 「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?」
  • 「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」

你可以透過寫日記、冥想、或只是靜坐幾分鐘,練習不批判地接住這些感受。即使情緒是「嫉妒」、「失落」、「沒來由的煩躁」,也沒關係。辨識感受,是走向真實自我的第一步。

目的:幫助你認清「我此刻的內在需求是什麼」,而不是被環境推著走。

2. 練習說「不」:為自己設下界線

怎麼做?

回想最近有哪些事,是你其實不想做、卻還是勉強自己答應的?從最小的開始,例如:

  • 拒絕參加一場不想去的聚會
  • 拒絕接受不想吃的食物
  • 延後回應不想接的電話

你可以提前設計一些你說「不」時會用的語句,讓自己在當下不慌張。

目的:建立對自己負責的界線感,累積拒絕的勇氣,養成「選擇自己」的肌肉。

3. 每天寫下自己最真實的念頭

怎麼做?

在每天早上起床或睡前,拿出手機語音備忘錄、紙筆或記事 App,寫下:「我現在心裡最真實的想法是⋯⋯」不需要文筆好、不需要有邏輯,只要真實記錄你的想法。

開頭可以是:

  • 「我今天覺得⋯⋯」
  • 「我其實不想⋯⋯但又怕⋯⋯」
  • 「我最害怕的是⋯⋯但我也有點期待⋯⋯」

目的:練習與內在對話,讓那個一直被壓抑的你,有個安全的出口可以現身。

4. 停止討好型行為

怎麼做?

下一次你想說「好啊、沒問題」,但心裡卻感到一點不舒服時,先暫停三秒問自己:

  • 「我這樣答應,是出於真心,還是害怕拒絕?」
  • 「如果我說出真正想法,最壞的情況是什麼?我能承受嗎?」

你也可以練習回應:「我需要一點時間再確認」來爭取緩衝,而不是馬上迎合。

目的:打破無意識的迎合模式,幫助你更接近自己的真實感受與意願。

5. 建立支持系統,讓自己不再孤軍奮戰

怎麼做?

找一位能讓你放心「表達脆弱」的人,可能是好友、伴侶、治療師或支持團體。和他們談談你的內在狀態、情緒掙扎、做自己的困難,不需要獲得解法,只需要被理解。

目的:在安全的關係裡練習真實,這會讓你越來越敢在其他場景也「做自己」。

如何做自己?

做自己有什麼好處?

1. 更清晰的自我定位,人生方向不再迷惘

當你活得不像自己時,很容易陷入別人的期待裡,總覺得「我應該要怎樣」。做自己,意味著你開始理解並選擇對你來說什麼最重要,人生方向也變得更有主軸,而不是被別人牽著走。

2. 減少內耗與情緒壓力,身心更輕盈

不做自己,代表你每天都在內心上演小型戰爭:表面答應了,心裡卻很不爽;想說出真話,卻又壓抑。這些「內耗」會讓你感到疲憊、煩躁,甚至引發焦慮或失眠。

3. 關係更真實,能吸引真正契合的人

當你討好、壓抑、扮演角色時,吸引來的也只會是喜歡你「假裝」樣子的關係。而做自己,反而會篩掉不適合的人,留下真正能欣賞你本質的人。

4. 更能發揮天賦與創造力

我們最有創造力的狀態,往往是「無需偽裝」的狀態。當你開始做自己,便能更自在地使用自己的優勢、探索興趣,甚至做出與眾不同的嘗試。這不只影響職涯,也會影響你的生活風格。

5. 活得更快樂、更有意義

這是最直接但也最重要的事實,當你真心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,人生會變得更有溫度。你會更能享受當下,更願意對生活投入,也更能感受到「活著」這件事的價值。

做自己會不會被討厭?

答案是:可能會。但那不是你的錯,也不是你的責任。

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我們真實的樣子,也不是每段關係都值得你繼續耗損自我。做自己,可能會失去一些人,但也會因此吸引來那些真正懂你、愛你、支持你的人。在意他人不是錯,重點是不要讓「別人的想法」大過你內心的聲音。

做自己,是一場回家的旅程

做自己,不是成為「更好的誰」,而是回到最初那個不需掩飾、能自然呼吸的自己。有時我們會迷路、會退縮,但沒關係,這就是人生。最重要的是:你知道回來的路,也願意為自己踏出一步。無論他人如何評價,你都值得真實而自由地活著。

在女力心聲,我們相信每一位女性都有無限的潛力和力量。我們的頻道致力於集結女力、支持妳的夢想,並分享那些在光鮮亮麗成就背後,不為人知的努力付出和勇敢堅持的故事。希望這些故事能夠給妳帶來啟發和力量,讓妳知道妳並不孤單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