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刻——跟家人吵著誰該做家事、在職場爭論該走哪個提案、與伴侶無法取得共識。這些時候,我們很容易落入一種思維陷阱:要不是你對,就是我錯。本文將一步步帶你了解:為何我們會卡在對立中?什麼是第三選擇?又該如何實際應用在親密關係、職場溝通與家庭互動中?透過第三選擇,有效處理人際衝突,跳脫對錯框架,找到雙方都滿意的解決之道。

–
第三選擇是什麼?
在生活中,我們經常陷入對立與誤解,認為溝通就是說服,衝突就是競爭——不是你贏,就是我輸。但真正有效的溝通,並不在於誰贏了辯論,而是能不能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法。柯維在《與成功有約》中提出「第三選擇」(Third Alternative)這一概念,將兩個人的不同視角與優勢,整合成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。它不是妥協,也不是讓步,而是一種創造性合作,讓每個人的觀點都被看見,也讓關係因為共同思考而更緊密。
–
為什麼我們總在對立中卡住?
人際溝通中之所以容易陷入僵局,不是因為我們無法理解彼此,而是我們太快地想證明「我是對的」,而忘了對方其實也有他的立場與需求。以下是三個常見原因,讓我們一步步拆解:
1.二元對立思維
我們從小習慣用「對與錯」、「贏與輸」來解釋世界,於是爭執發生時,很自然就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抗別人。這種思維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,使得彼此看不到更多可能性。
例如:當伴侶在家事分配上有歧見,很容易變成「你懶惰」對「我太辛苦」,忽略了雙方可能都在尋找彼此認可與平衡的方式。
2.防衛與批評反射
當我們覺得被質疑或否定時,會本能性地進入防衛狀態,或用批評反擊來保護自己。這讓溝通變成一場戰爭,而不是對話。尤其當我們越在乎對方,這種情緒反應往往更強烈。而防衛的結果就是彼此無法真正聽見對方說什麼,只聽到自己「不被理解」的聲音。
3.價值未釐清
多數衝突並非源於意見不同,而是我們沒有說清楚「為什麼這件事對我很重要」。換句話說,表層看起來在吵選項,其實底層在爭的是價值與需求。如果沒有釐清這些內在動機,我們就會卡在「選A或選B」的死胡同中,忽略原來還可以一起創造選項C、D甚至E。
在第三選擇中,最重要的不是找到中間點,而是拓展邊界。你們會一起找到一條雙方原本沒想到的路,而那條路通常比「誰贏誰輸」都更有力量。

–
成功實踐第三選擇的內在準備
1.打破對錯思維
我們不需要每次都分出對錯,因為真實世界的複雜度,往往超越二元判斷。承認彼此的觀點可以共存,是進入第三選擇的第一步。
2.好奇取代批判
與其立刻反駁對方的話語,不如先帶著好奇問:「你為什麼會這樣看?」這樣的問題能打開理解的大門,也讓彼此的防衛感降低。
3.讓對話有空間
不急著回應,也是一種尊重。讓彼此有時間沉澱、思考與回應,是讓深層溝通發生的前提。寧可多幾秒安靜,也不要急著下結論。
4.相信「我們可以一起更好」
若你內心不相信雙方能共好,就難以真正創造第三選擇。這種信念是一種心態,也是一種承諾:我們值得尋找更好的可能,而不是彼此消耗。

–
如何實踐第三選擇?實用五步驟
1. 先理解,而不是急著反駁
練習主動聆聽:不打斷對方,重述對方意思來確認理解。例如當伴侶說「你都不關心我」,你可以回應:「你的意思是,我最近太忙,讓你覺得孤單了嗎?」這樣的回應能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,也讓雙方能更快釐清真正的需求。
2. 釐清雙方的核心價值與需求
協助彼此區分「立場」與「關注點」。雙方爭執的往往不是表面的做法,而是深層價值的落差。例如,一個人堅持孩子補習,是因為重視未來競爭力;另一人反對,是因為在乎童年快樂。可以問問彼此:「你在乎的是什麼?」、「這件事背後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?」釐清這些,就能從價值層找到共同點,而不被選項困住。
3. 暫時擱置原方案,進入開放對話
當雙方都還卡在自己的立場時,先不急著決定,而是談談還有什麼可能。這樣能讓對話從爭執轉為探索。例如兩人在討論搬不搬家,先別爭論搬或不搬,而是一起列出所有選項與顧慮,讓對話氣氛變得更有彈性,也讓彼此能跳脫原本的框架。
4. 共同發想新的選擇
一起腦力激盪,不預設誰該退讓。例如在工作上,一個人想換跑道,一個人希望經濟穩定,第三選擇可能是:先兼職接案,再逐步轉換。這種過程不是單靠理智妥協,而是一起創造一個「更大於原來兩個方案總和」的新路徑。
5. 用雙贏視角檢視結果
當你們找到一個新的解法,不妨停下來問彼此:「這個方案,我們都覺得被看見、被尊重嗎?」例如父母與孩子在出國留學問題上僵持不下,經過討論後決定先出國短期試讀三個月,彼此都能接受。這就是一個讓雙方都能繼續前進,並保有關係的第三選擇。

–
第三選擇的實際應用
情境一:伴侶對金錢觀不同
他想多存錢,她想享受當下。
⭢第三選擇可能是:共設預算帳戶,一部分用於旅行與體驗,另一部分自動轉存。
情境二:同事合作出現意見拉鋸
一方想保守穩妥、一方追求創新突破。
⭢第三選擇可能是:分階段試行,先用保守版本做測試,再視成效調整加入創新元素。
情境三:家人堅持用老方法處理事情
你想用數位工具管理家庭帳目,但爸媽只信紙本。
⭢第三選擇可能是:你幫他們建立帳本模板,同時自己保留數位紀錄,兩邊並行一段時間。
–
結語:溝通不是說服,是共同創造
學會尋找第三選擇,並不是讓你變成一個「總是退讓」的人,而是成為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人。你能在衝突中不只保住關係,更創造出比過去更好的局面。在人際關係中,最難的是走出自己的框框。但正是這樣的練習,才能讓我們從「我 vs. 你」,變成真正的「我們」。
–結語:回到身體智慧,做出最真實的選擇
擁有薦骨型權威,代表你的最佳決策方式來自身體的智慧,當你懂得信任這份內在回應,人生會變得更加輕盈、順流,每個選擇都更貼近你的真心渴望。
–
在女力心聲,我們相信每一位女性都有無限的潛力和力量。我們的頻道致力於集結女力、支持妳的夢想,並分享那些在光鮮亮麗成就背後,不為人知的努力付出和勇敢堅持的故事。希望這些故事能夠給妳帶來啟發和力量,讓妳知道妳並不孤單。

一個集結女力、支持女力夢想的訪談頻道。節目將邀請無論來自什麼地方、什麼背景、什麼行業的女力代表,分享那些在光鮮亮麗成就背後,不為人知的努力付出、勇敢堅持的故事。讓我們一起分享女力精神! Together empowering women! 搜尋節目Instagram認識更多女力 @grlpwrtalks 或前往節目官網 https://grlpwrtalks.tw/
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要相信每個人都有與身俱來的內在智慧
無論年紀、無論身份地位
我們要做的
是抱持著一顆敞開、好奇的心
耐心引導、慢慢「挖」出這些智慧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1bp0v9u00be0h185mgpa1kb/comments
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
—